- Tubelator AI
- >
- Videos
- >
- People & Blogs
- >
- 英伟达GTC2025量子日活动: 黄仁勋罕见承认预判错误|量子计算NVAQC|量子优越性|QPU|Ocelot超导芯片
英伟达GTC2025量子日活动: 黄仁勋罕见承认预判错误|量子计算NVAQC|量子优越性|QPU|Ocelot超导芯片
黄仁勋在GTC2025量子日活动中罕见承认预判错误,讨论量子计算机的实用性、量子优越性、QPU和Ocelot超导芯片,带来AI协同进化的探讨。了解2025年华盛顿关于量子计算技术的乐观预测。
Video Summary & Chapters
No chapters for this video generated yet.
Video Transcript
大家好 这里是最佳拍档 我是大飞
前几天我们在做GTC2025节目的时候
有观众评论说想听听量子日专场的活动内容
这两天大飞我总结了一下
在这次活动上
黄仁勋罕见的公开承认了自己之前做出的错误的判断
甚至还找了一群嘉宾特意来证明自己错了
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今天大飞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时间回溯到2025年的年初
华盛逊曾经宣称
量子计算技术需要15年到20年
才能够完成实用化
这还是乐观的估计
当时这个言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
就像是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
引发了量子计算的概念股集体下挫了14%到40%
要知道资本市场对科技领域的风吹草动本来就是十分敏感的
而量子计算作为极具潜力的一个新兴领域
所以黄仁勋的这一个预判直接影响了大量投资者的信心
而3月21日的GTC2025量子日活动
是英伟达专门为量子计算行业所举办的
参与者包括AWS、微软等等传统科技巨头的代表
以及12家量子公司和初创企业的代表
这场建制派与革新力量的对话
也被CNBC分析
认为标志着传统计算巨头英伟达
与量子产业达成了阶段性的共识
此前因为黄仁勋年初对于量子
实用化进程的保守预判
曾经引发多家量子企业的CEO和高管
联名公开质疑黄仁勋
如今双方终于选择做下来深入的交流
在圆桌对谈中
黄仁勋首次公开修正了自己在年初的预测
并且承认预判出现了偏差
他坦言20年的周期确实是业界更为普遍认可的评估框架
但是他也表示
如果说我必须犯错才能够向全世界证明量子计算是值得去做的
证明这个行业是由了不起的人组成的
并且证明这个行业所做的工作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当然了大佬的话也不能这么直接去听
其实大飞我觉得黄之勋之前的预测也没什么太大的毛病
量子计算如果真的15到20年能够落地
那也已经很快了
这里呢黄仁勋自贬一下
其实一方面是为了给活动站台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拉拢一众的客户